![]() 符合w3c標準的沈陽網站制作公司W3C是英文 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 的縮寫,中文意思是W3C理事會或萬維網聯盟。W3C于1994年10月在麻省理工學院計算機科學實驗室成立。創建者是萬維網的發明者Tim Berners-Lee。
到目前為止,W3C已開發了超過50個規范(草案)。這些規范(草案)包括人們早已、耳熟能詳的HTML、HTTP、URIs、XML等,也包括針對語義Web的RDF、OWL等。
* HTML/XHTML:HTML是Web的基礎之一,基于HTML,Web上開始出現豐富多彩的頁面,蘊涵了各種信息。基于HTML,Web以一種簡便易用的方式走出了象牙塔,成為全社會的公共資源和財富。W3C先后推出了多個HTML版本,分別是1997年12月的首個版本、1998年4月的更新、1999年12月推出HTML 4.01版。XHTML是對HTML 4.01的擴展,在其中可以使用XML的語義功能。XHTML 1.0已于2000年1月作為推薦標準發布;XHTML Basic是對XHTML1.0的獨立于設備(如手機、PDA等)的擴展,于2000年12月發布;隨后,2001年5月推出了XHTML的模塊化版本——XHTML1.1。
* CSS:CSS負責為網頁設計人員提供豐富的款式空間來設計網頁。CSS所提供的網頁結構內容與表現形式的分離機制,大大簡化了網站的管理,提高了開發網站的工作效率。CSS可用于控制任何HTML和XML內容的表現形式。CSS1.0于1996年12月推出,1998年5月CSS2.0發布。
* XML:1998年2月發布的XML 1.0是W3C最具前瞻性和最有影響的標準之一。XML作為下一代Web的第一塊重要基石,為分布式的、異構的數據交換提供了強大的功能,并且將數據本身和數據的表現分離,同時,就數據本身而言,數據的值和語義也是適當分離的。事實上,XML已經發展為一族技術,包括2001年5月發布的XML Schema、1999年1月發布的XML Namespaces、1999年11月發布的用于處理XML轉換的XSLT和用于在XML文檔中定位的XPath,以及2001年6月發布的XLink和XML Base等。此外,XML的出現為程序能夠自動地處理Web數據和信息,以及Web服務(WSDL、SOAP、UDDI規范)提供了一種公共基礎。
* DOM:DOM為HTML、XML等數據載體和信息載體在內存中的處理提供了一種基本的對象模型,可提供連接到文件的結構、格式、事件等。由于不依賴于任何程序設計語言和網頁描述語言,它為有效處理HTML和XML數據提供了一種標準的、獨立的接口。DOM先后經歷了3個版本,分別是1998年10月發布的DOM Level 1、2000年11月發布的DOM Level 2和2003年發布的DOM Level 3。
* MathML:MathML為在Web上實現一種跨平臺的數學描述機制提供了工具性語言。MathML先后推出過2個版本:1999年7月發布的MathML 1.0和2001年2月發布的MathML 2.0。
* PNG(Portable Network Graphics):1996年發布的PNG是一種可移植的、對圖形像素無影響的、便于圖像壓縮的圖像文檔格式。目前已是使用最廣泛的Web圖像格式之一。
* SVG(Scalable Vector Graphics):SVG是針對Web上大量矢量圖提供的圖像內容管理機制,包括圖像內容查詢、定制和使用圖像等功能。2001年9月推出的是SVG 1.0,SVG 1.1/SVG Basic和Tiny已經可以為一些小型設備提供矢量圖像;2003年7月已提交SVG 1.2草案。
* RDF(Resource Description Framework):RDF是第一個有關構建語義網絡的推薦標準,它提供了一種技術標準來描述Web上的詞匯、編碼和元數據(Metadata),并建立這些對象與Web上豐富資源之間的聯系。RDF于1999年2月發布,至今仍是最重要的語義Web方面的技術標準,也是其他技術的基礎之一。 |